发布时间:2020/7/3 11:04:35
浏览次数:161
从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诞生,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正是这样一个可以拥有独立法律存在的公司制,随着工业制造业的传播、交通和通信的革命,不断衍生发展。
时至今日,再看我们所处的时代,公司和企业都在面临三个关键词——数字化、大链接和人工智能。其中,数字化成在企业层面加速运用,它并非简单的一种技术搭载,更像是为企业带去了一场思维革命。
特别是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高度融合的当下,确立数字化思维,利用数字化驱动管理,实现人与技术的共同进化,对全球的企业而言,才是其步入未来数字化社会的唯一路径。
不过,企业迈步数字化的过程中,其管控转变在首先实现了IT思维后,得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支撑企业发展,随之而来的挑战便是形成怎样的业务思维,通过数字驱动牵涉各部门的组织变革。
当企业挠头苦思如何平衡智慧化转型与业务发展间的问题时,迎面奔跑着的钉钉给出了答案——数字化变革不单单是一个IT问题,而是企业的未来战略问题。
依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与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的《钉钉商业生态系统及经济社会价值报告》显示,截止到2019年6月30日,钉钉企业组织数已超过1000万,超过2亿人在钉钉上工作,平均每4家企业组织中就有一家正在使用钉钉,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使用钉钉。
数字虽喜人,却让阿里钉钉CEO陈航看到了接下来的任务艰巨。“中国企业级市场的付费客户数只有10万量级”,另外中国还有4300万海量的中小企业在纸质办公,停留在经验管理时代,陈航说,“他们对信息化不仅无感,更谈不上信息化。”
在他看来,钉钉上的企业组织已超过1000万,“这意味着我们把互联网技术的思想,在中国4300万海量的中小企业中实现着普惠。“确实,钉钉带领中国企业完成信息化、数字化的数量突破了千万量级,尽管中国企业应用服务公司有别于美国企业服务商,“鲜有上百亿美元市值的”,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全球最大规模的数字化转型正在中国上演。
共生
以全球化视角发展壮大起来的复星集团,其产业生态体系覆盖了30个国家,旗下企业规模多过200家,行业更是横跨健康、地产、传媒等多个板块,也正因此,一个非常大的管理复杂度难题摆在复星集团面前。
作为复星首席信息官,梁剑峰回忆起当时的难题诸如:如何让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形态的企业在复星整个创业者为本的文化体系中进行融合并保留其独特价值?如何让相关员工在跨时区、跨企业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如何利用系统把管理思想、文化价值融入到组织体系和管理动作里去?如何实现一个灰度的管理体系,使业务信息和决策能够打穿庞大的组织实现自由落地?如何实现跨企业和跨部门间的有效协同和价值创造?
基于上述困扰,梁剑峰谈到,为了让组织存在有价值,复星自2014年起便亟需一个可以实现协同、信息和搞笑的管理平台,于是在钉钉2015年诞生后,与之开启合作,“就希望利用数字化的手段,让复星的管理文化有效地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实现组织的实时在线。”
历经五年的共同成长,让梁剑峰欣喜的是,复星内部的工作效率不仅在提升,就连员工自己都能调动企业的所有资源,特别是在实现了7万多名员工实时在线后,跨企业和部门的沟通和协作,“不再像传统的组织一样,需要一级一级汇报,”如今对应业务单位间的协同既直接又高效。
在梁剑峰看来,基于钉钉的产品赋能,复星的组织结构和人力、业务等资源都是透明的,管理过程中的沟通也实现了“信息不加工,不过滤,完全透明”。
“协同不畅通,在制造业可能会出大事情。” 东方希望集团首席信息官黄兴胜说到。总部位于上海浦东的东方希望集团,业务涉电力、金属、矿山等多个行业,如今员工规模近3万人,旗下150多家企业遍布全国各地及东南亚。
“我们的管理严重失效。”黄兴胜说,像东方希望这样的大型企业,期传统的业务系统就是一个一个的系统简单地拼凑起来,要实现全面的信息化和高效协同,工程既庞大复杂,成本又非常高。
作出改变的决定是在2016年,彼时东方希望虽将钉钉视为“新物种”,但审视自身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四个关键词:效率、管控、分析、预警,认为与钉钉的方向契合,于是借力钉钉实现了行为和管理系统的完全打通。
让黄兴胜感触颇深的是,集团在使用钉钉初期只知道节约成本节,后来才意识到要充分地利用钉钉开发自有的小程序,切实满足集团对信息化的需求。在他的理解中,钉钉“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底层生态”。
“今天早上我们又上线了两个小程序,目前已经达到47个。”黄兴胜8月27日在钉钉的未来组织大会上介绍到,依托钉钉的开放生态,东方希望集团还实现了“点巡逻+检维修+在线监控”、“点巡逻+电子作业票+生产运行”及“异常指标+任务工单+标准循环”的三项闭环管理。“我们用钉钉掌握了方方面面的信息,实现了数据的互联互通互控,实现了80%以上的业务线上化。”黄兴胜感慨,东方希望依托钉钉平台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这一联合探出的“门道”会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走出一条新路”。
进化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如今大数据、云计算和AI等新技术催化下,一大批新兴的互联网数字技术企业迅速崛起,既让数字化经济驶入快车道,同时让企业的组织管理者意识到变革和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内核,从而避免在市场的优胜劣汰中出局。
超千万量级的企业组织,汲取着钉钉的技术和服务能量,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身在其中,作为赋能者,及数字化路径摸索的排头兵,同样也在成长变化。
“到今天为止,钉钉已经走过1684天,每天都在疯狂地奔跑。”陈航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结合钉钉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思想,正在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真正的引领者,给所在的行业带来灵感和想象的空间。
众所周知,影视产业中涉及的人力资源,从后期制作到发行期间虽规模超千人,但一个影视项目的终结,意味着一个临时的组织团队的解散。组织协同和数字化升级在这一行业会是刚需吗?
“我们永远不知道今天剧组有几个镜头没拍。”云尚制片董事长、灵河文化创始人兼CEO白一骢分享到,负责项目的制片人、现场的执行制片人都不会知道状况是怎样的。
白一骢说,在剧组更多的是用“非常粗糙”的“经验”管理方式。他坦言,一个人需要花十年的时间,跟好多剧组工作下来以后,才能学会粗浅的经验。然而,靠着这些没有价值的经验管理剧组,导致管理水平非常混乱。
“我们没有系统,没有体系,缺乏系统的管理体系,我们所有的经验是无法在短时间内产生的。” 一直被上述问题困扰的白一骢,在两年前有机会和钉钉合作,得以扭转了影视管理线低端、落后、混乱的一面,如今剧组的协同也可以随时“钉一下”。
从无到有,像白一骢这样总要管理临时组建的剧组,钉钉提供了一个有效协同的数字化管理平台,而对于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总裁李毅超而言,与钉钉的合作则经历了一段磨合期。
实际上,早在选择钉钉之前,洛可可团队花了几年时间自研了一套内部系统,“所有的团队在这个系统上用得很顺了”。但李毅超也意识到,钉钉的底层逻辑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打动了他,除了“让每一个人都被组织看到”,彼时让李毅超坚信的是,“钉钉可以让用户共同生长和协同,几百万家企业遇到的问题都会同时被解决。”
在洛可可团队为提升客户服务效率方面,钉钉通过协同在线,赋能平台创造力的能力和思维。“今天的产品已经变成非常复杂的系统,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向下垂直得非常纵深,这就使得整个企业创新产品的效率大大降低,研发产品的周期大大提高。”李毅超在看到产业变化的同时,也意识到要把自己的组织进行创新。
2015年起,洛可可团队发现有很多优秀的设计师依然是一个具备创造力的个体,“我们为什么不去连接他呢?”李毅超希望把自己的认知分享给企业,于是借助阿里钉钉,在合作伙伴和供应商间构建起了一个中间协作的平台。
“把洛可可从一个封闭的组织变成一个开放的组织。”让李毅超深感自豪的是,如今有接近100万的创造者用户加入到洛可可来,也有7000多位研发工程师加入其中。
当洛可可深入设计产业加以探索的过程中,钉钉创造性地切入痛点和刚需之中,李毅超认为,整个产品创作的过程和用户的需求得以表达出来,便于团队在研发和制造期间,发现问题并同步进行修改,“速度大大提高了”。
“通过智能协同让组织形成计划”,陈航指出,一旦组织形成智能协同,不断进化的关键点就是在线。与此同时,为了重新定义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协同,钉钉还首次把工作沟通和协同放到了一个“场”里,陈航说,“沟通即协同”。
“希望每一个企业组织都能在钉钉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陈航期许,当所有的大数据、云计算把流程化的协同转化成了“以人为本“的协同后,钉钉则会通过在线帮助人、事、物实现全面地连接,“钉钉希望把每一家企业都能变成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在陈航看来,经由钉钉这个平台,可以让企业组织内部被连接起来,相互协同。
来源:中国水泵网